进入2025年第四季度,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迎来剧烈波动。据快科技11月15日报道,受供需失衡、地缘政治及产能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,DRAM与NAND闪存价格在过去三个月内涨幅超过40%,部分型号甚至翻倍。这一轮“存储涨价潮”已直接传导至终端市场,导致多家主流手机厂商不得不暂缓本季度的芯片采购计划。

库存告急,厂商陷入两难
知情人士透露,目前包括小米、OPPO、vivo在内的多家安卓厂商,其DRAM库存普遍不足两个月,部分企业甚至低于三周安全线。面对美光、三星、SK海力士等原厂提出的大幅涨价要求,厂商们正犹豫是否接受新报价。“现在买,成本太高;不买,又怕断供。”一位供应链高管坦言。
存储芯片是智能手机的核心组件之一,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内存(RAM)与机身存储(ROM)成本。以一款12GB+512GB配置的旗舰机为例,仅存储部分成本就可能增加150-200元。若厂商不愿压缩利润,最终只能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。
手机价格全面上涨已成定局
事实上,涨价信号早已显现。10月底发布的REDMI K90系列,尽管卢伟冰高调宣布“首销直降300元”,但其12GB+512GB版本起售价仍达2999元,较上一代K80同配置高出约200元。业内人士指出,这已是厂商在补贴后的“底线价”,后续机型恐难再有如此优惠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随着年底促销季(如双12、年货节)临近,若存储价格持续高位运行,2026年第一季度的新机定价或将普遍上调10%-15%。这意味着,消费者熟悉的“白菜价”高性能手机时代或将暂时终结。
国产存储加速突围,长鑫存储发布DDR5新品
在此背景下,国产存储厂商迎来战略机遇。11月23日,长鑫存储正式发布新一代DDR5内存产品,最高速率达8000Mbps,颗粒容量达24Gb,并同步推出覆盖PC、服务器及移动端的七大模组系列。其LPDDR5X移动端内存速率更是高达10667Mbps,跻身全球第一梯队。
分析认为,长鑫等本土企业的技术突破,有望在未来缓解国内手机厂商对海外存储巨头的依赖,降低供应链风险。但短期内,产能爬坡与良率提升仍需时间,难以完全对冲当前的涨价压力。
消费者建议:换机窗口正在收窄
对于普通用户而言,专家建议:若近期有换机需求,应尽快行动。“趁现在还能买到相对合理价格的机型,不要等到明年一季度。”数码博主“数码闲聊站”提醒道,“尤其是中高端机型,受存储成本影响最大。”
综上所述,2025年末的手机市场正经历一场由上游芯片引发的结构性调整。无论是新机登场,还是存储涨价带来的连锁反应,都预示着2026年智能手机行业将进入一个成本更高、创新更密集、竞争更激烈的新阶段。
评论 (0)